新闻中心

开源中国发力软件众包平台 助“码农”成为自由职业者

时间:2016年1月20日         类别:媒体报道



近期登陆新三板的国内软件外包服务公司“恒拓开源”(834415),12月12日宣布“开源中国”的软件开发众包平台正式上线。开源中国CEO马越在接受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专访时表示,凭借开发云平台“码云”,开源中国未来希望成为智慧方案的网上交易平台。

马越乐观预期,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来临,硬件智能化的趋势将带旺软件需求。2014年,全球软件市场达2.4万亿元人民币,未来软件市场的年增速将不低于15%。由于云计算技术逐步成熟,软件开发的“众包”模式将快速发展壮大,“明年将会涌现几十家众包平台”。

 

从“外包”转型“众包”

从“外包”到“众包”,马越认为,这才真正体现开源软件世界里的共享精神。这位43岁的开源软件忠实信奉者,之所以推动自己的企业转型,源头还得从17年前讲起。

马越回忆说,“1998年我出国留学,学了最热门的IT。后来赶上互联网热潮的尾巴,在美国找到了一份好工作,年薪6万美元。但没过多久就碰上第一次互联网泡沫,许多同学转行做会计,而我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,接触到了开源软件。”

“当时,我用Google原本想寻找一些开发程序过程中碰到问题的解决办法,没想到却发现了一个其他人利用开源技术已经做好的软件,我就拿来用了。”马越感慨地说,“我看到了美国互联网的有趣性,大家都当雷锋——自己开发好的软件,不藏着掖着,也不拿来卖钱,就是通过互联网发布出来,供其他有需要的人使用。”

慢慢地,马越从一个开源技术的使用者、获益者,最后成为开源技术的坚定信奉者。“开源技术是互联网上的一个宝库,千千万万的程序员把自己的智慧分享出来,还形成了一种社会化协作的开发模式。这种分享精神是开源软件的灵魂,是共享经济的很好体现。”

2006年,马越在美国获得了“红帽JBoss世界创新奖”:10个人用了7个月的时间,完成了600万美元的软件开发项目,基本上全部用的都是开源技术。2007年,马越回国创业,利用开源技术,承接国内的软件外包项目。“我们做了八年的软件外包,但本质上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赚中介费,这与开源技术去中介化的精神背道而驰。”

所以,“当你有能力开菜市场,就不直接卖菜了”,马越坚定地推动公司向众包业务转型。

 

“码云”为核心竞争力

2012年底,“恒拓开源”收购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开源技术社区“开源中国”。马越思考着说,“我们在资讯服务的基础上希望拓展其他业务,赶在云计算技术日趋成熟的风口上,能否能将软件开发搬到互联网上呢?这正是开源软件的精髓——跨时间、跨地点、跨组织。”所以,开源中国就打造了一套开发云“码云”,它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源代码管理。

原来,所有的软件都是由一行行源代码组成的,少则千行,动辄上万行,十几万行、上百万行源代码的软件也比比皆是。如果做不好版本控制、源代码管理,软件开发就无法在云平台上完成。马越打比方说,这套开发云“码云”就是“软件工程的虚拟物流平台”,目前上面有70万个项目,有超过400亿行源代码,相当于20万个程序员毕生的智慧。

“基于‘码云’和‘开源中国’社区里200万开发者,我们才敢推出众包平台。”马越说,开源中国旗下有四个板块的业务,服务于软件开发者——社区帮助其学习,码云帮助其工作,招聘帮助其找工作,众包帮助其挣钱,最终帮助他们成为自由职业者。

近年,国内众包平台兴起,“开源中国”凭什么吸引企业来下订单,又凭什么吸引开发者来“抢单”呢?“不能靠单纯的撮合。因为最终交易的软件是非标准化的东西,所以只有将过程不断地细化、标准化,才能保障结果尽可能和需求接近。”这是马越的心得。

在他看来,软件开发众包平台要做好,必须有三个条件:一是足够多的靠谱项目;二是足够多靠谱的开发者;三是保障交易能够成功的交易平台和虚拟物流平台。“我们做了8年的软件外包服务项目,可以作为平台启动的种子项目;社区里有200万开发者;‘码云’是运行了70万个项目的稳定的保障平台。”

所以,今年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在“开源中国”的软件开发众包平台上,率先“试水”。其中,阿里巴巴已放出200万元的项目;腾讯bugly的千余个项目也将通过“悬赏”模式进行发布,预计一个月内可以完成结项。

 

软件市场增速至少15%

马越对软件市场和众包模式,充满信心。“未来的世界是‘码’出来的”,他认为,未来将是“万物互联”的时代,所有的硬件都将智能化,所以软件开发的需求潜力十分巨大。“2014年,全球软件市场规模达2.4万亿元人民币,今后几年的年均增长速度都不会低于15%”。

目前,“恒拓开源”一年的软件外包业务营业额约1亿元人民币,不担心新兴的“众包”业务会革掉自身传统的软件外包业务的命吗?

船小好掉头,马越坦率地说,“我们目前做到1亿的年营业额,所以不太担心,如果做到40亿了,估计就比较难做这个革命了。”他透露,未来“恒拓开源”旗下原来400多个软件开发工程师,也将成为“开源中国”软件开发众包平台上的“合作伙伴”。

现在一些客户对“众包”模式,仍有所顾虑,比如“众包”成果的质量是否可靠、自己开发的需求会否被对手抄袭等。马越反问道,“试问一个有软件开发需求的企业能找到BAT的人帮他们干活吗?这些技术大牛挣着两三百万年薪,BAT又没有外包业务。但是如果你的需求是这些大牛十分擅长的私活儿,这些大牛披着马甲就帮你做了。”

“再者,还是谈到‘码云’,这是一个监管保障的平台,甲方可以实时跟进项目进展。对于乙方来说,甲方必须要交信用保证金,‘码云’保证了项目开发中每一个环节的确认和支付,最大限度地保障乙方可以放心赚钱;同时我们还会用本身的行业优势,不断地吸引客户在平台上发活儿,使乙方的收益最大。”马越自信地说。

对比起怎样吸引客户和开发者,马越认为,目前“开源中国”软件开发众包平台更大的挑战在于,如何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。因为从“外包”向“众包”转型后,“恒拓开源”将逐渐转变为一家互联网公司,价值衡量的标准将从年营业额变为GMV(年度交易总额)。

幸好,“恒拓开源”12月7日在新三板挂牌,每股45元,第一天成交1000股,第二天成交4000股。“我已经感到欣慰了”,马越说,目前他们的日均活跃用户15万,“希望开源中国软件开发众包平台上线后,明年GMV一亿,后年4亿,再一年20亿,再一年100亿,这才是互联网的曲线。”

“我们已经看到了众包的曙光,希望帮助‘码农’(程序员)变为自由职业者”,马越预测,因为云计算技术的日渐成熟,明年中国将冒出几十个软件开发众包平台,“中国有600万个程序员,如果有5%-10%变为自由职业者,都将是很大的市场。万亿级的市场,多几个平台才好,我们怕的不是竞争,怕的是不能给开发者一个好的生态”。

 

采访原文载于 一财网:http://www.yicai.com/mnews/2015/12/4724753.html